大湾区新闻网

“蜂生水起”推岭南无痛蜂疗助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引领下,广州医科大学“蜂生水起”团队积极推动岭南无痛蜂疗技术在基层落地应用,深入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肇庆、梅州、从化、增城等多地乡镇,通过义诊服务、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探索中医药参与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岭南无痛蜂疗是在传统蜂疗基础上融合现代医疗理念所形成的创新疗法。该技术以“精准施治、安全用蜂、减毒操作”为核心,结合蜂毒活性成分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定点蛰刺实现抗炎止痛、免疫调节和循环改善的多重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神经、呼吸、循环、免疫等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为支撑蜂疗机制的科学研究和疗效验证,团队成员多次走进广州医科大学实验室和合作科研平台,围绕蜂毒中主要活性成分(如溶血磷脂酶、蜂毒肽等)对炎症因子、免疫细胞以及神经信号传导的影响,开展细胞与动物水平的实验研究,并通过蛋白质组学、炎症标志物检测等手段,分析蜂疗干预后的生物学变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为无痛蜂疗的精准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其在临床推广中的安全性、可控性建立了数据基础。

为适配基层医疗场景,团队创新研发了三项技术:一是通过中药喂养蜜蜂降低过敏风险,二是设计新型蜂疗装置提升操作效率,三是探索“一蜂多穴”操作法增强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这一系列技术已在广东省5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级医疗点得到推广,累计服务患者超过100万人次,举办义诊活动逾百场,初步形成了“无痛蜂疗+疾病管理+康复服务”的基层中医药服务新模式。

在医疗服务成效不断提升的同时,团队还推动蜂疗与乡村蜂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深入乡村为蜂农提供养殖优化建议与销售指导,帮助本地蜂产品提升品质与销量。据项目调研反馈,目前已有30余户蜂农实现蜂蜜销量增长30%左右,户均收入提升超20%。该模式不仅推动了健康服务与产业增收的协同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为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项目建立了“线上线下+师徒传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并培养了一批愿意扎根基层、具备蜂疗实操能力的青年中医人才,进一步夯实了中医药服务的可持续基础。项目学生负责人黄蕊表示:“中医药不能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成为基层老百姓看得见、用得上的健康资源。”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央视科教频道、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持续扩大了岭南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

项目已获2025年广东省“挑战杯”肇庆专项赛省赛铜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铜奖,岭南无痛蜂疗获得省级专家评审高度认可,被认为是在中医药基层转化应用领域的有益探索,展现了青年群体将创新成果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未来,“蜂生水起”团队将继续深化蜂疗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推广,推动中医药创新成果在更多乡镇落地见效,为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